故鄉的定義,只用停留的時間衡量;桃園算是第二個故鄉;
「七年,不算短的時間」。
▼
此行,找尋落腳桃園。卡特牛肉麵分店。
這一篇,自桃園一日遊切割出來;
以免,
「又得滾很大了」!
怨聲四起。
▼
「歡笑離聚;多少畫面」?
出了車站,一一浮上心頭。
下火車,
以為來到台中第一廣場?
「外勞,也佔領了這一區」;
更誇張的,
伏筆遊記篇吧。
▼
闊別九年;
一旁的雙子星,待過好一陣子。
多少記憶?
「先吃吧」!
緬懷,再說。
▼
猶記依蝶開幕,人山人海;
「一轉眼,海市蜃樓」。
「卡特牛肉麵,桃園分店」。
出了車站,左轉;
順著復興路,徒步即可。
是的。
「在桃園,有著瑞芳聞名的卡特牛肉麵分店」;
Follow me。
▼
「招牌,一點都不明顯」。
不留心,會錯過。
▼
老闆娘,瑞芳本店的女兒;
「這一家,就對了」。
意外發現;
「這裡有粄條?瑞芳沒有」。
下次吧!
「還得留肚子,吃烤腿」。
▼
時間,下午二時許;
不見其他用餐的客人,清靜也好。
在瑞芳,這時段;
該是一群老人聚集、小酌話當年的時候。
「桃園,不太一樣」。
▼
不同之處;
「免費紅茶,瑞芳沒有」。
▼
入內第一事;獨家辣醬。
「這味道,無可取代」。
這辣,香!
後勁,強!
「食用注意」。
▼
總是被鄉土劇吸引的Midori。
▼
維繫一貫的出菜速度;
轉眼,小菜齊上。
▼
豆乾點了兩份;
「一份,要大辣的」。
稍有遺憾,豆乾。
「不是瑞芳的口感」。
我想,
就近取材的關係。
▼
豆乾,這樣吃;
習慣了。
楞子應該不吃辣?
「紙箱應該會滲油」。
▼
豬頭皮,煙燻;
來杯啤酒嗎?
▼
「牛腸;卡特獨門小菜」。
試試,會愛上的。
吃起來,Q韌;
特殊滷味香氣;
「來一口吧」。
▼
酸酸甜甜;清脆口感;
「解膩,這就需要了」。
▼
一次攻頂,對於傳承有信心。
「滿漢三寶」。
▼
牛筋比楞子的頭還大二兩倍;
紮實不過爛。
▼
牛肚,給的一點都不小氣;
「蜂巢狀的誘惑」。
不軟爛,滷汁透徹。
齒間彈跳出熟悉的口感。
▼
這湯頭,喝了二十幾年。
「不變的好味道」。
特殊中藥配方,
牛骨混合熬煮;
清爽不死鹹的特殊氣味;
一輝煌就是好幾十年。
我想,
還會繼續傳承下去。
▼
肚子餓了!快吃吧。
感想;
除了豆乾選材不一樣;
「其餘文中提及味道,
與瑞芳卡特本店幾無二致」。
想試試這來自山城的傳統味道?
「火車站,左轉;步行即可」。
卡特牛肉麵;桃園。
後記;
相較瑞芳或是基隆分店;
桃園分店顯得冷清。
網路上,
也搜尋不到桃園店的相關訊息。
雖說,
「酒香,不怕無識酒之人;
但若有新瓶,不是更好」?
且盡故鄉人的一份力。
分享給各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