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了好一段時間,思念不亞於任何的牽掛。終於來到這一家「百年老店」。
「台北松山。饒河夜市。東發號老麵線」。
▼
「記憶中的好味道,從這裡啟程」。
來到百年老店,算是一種另類慶祝「建國百年」?
政治活動,我沒興趣;
填飽肚子,「讓自己好好出發」;
才是此行的目的。
▼
賣個麵線可以賣到百年,容易嗎?
「實在的原則,經過時間的焠煉與比較;
虛華不實,應聲退場」。
▼
接近午時,饒河夜市是寂靜的;
「夜晚該有的喧嘩,看不出一點影子」!
「百里奔馳,不巧遇上下雨的日子」;
遊興不減,未改其樂。
「不讓任何突發或是計畫之外的事件影響目的,是最大的原則」。
▼
標準的「巷子內」!
旁邊的福德正神,守護著一整條的店家。
滿足食慾之後,別忘了「雙手合十」。
走筆到這裡,想起了著名的「建成圓環」。
很多事情,
「改變未必是比較好」。
▼
「阿婆,又見面了」。
一張照片,一份記憶。
「下一次,我再幫妳拍得美美的,來個蘋果光吧」。
▼
仰頭看向這招牌,雖然頗新。
「傳承著的,是許多台北人的百年記憶」!
這就是「難以取代」的意義。
牆面上貼滿許多的褒揚狀與新聞報導;
節目充斥,也許報導也不可盡信。
「面對在地的推薦,何不試試這不一樣的味道」?
▼
從入口走到接近夜市的路尾,
「這是唯一在白天就營業的店家;絡繹不絕」!
▼
先上餐吧,大家都餓了。
「點了招牌的麵線與肉羹湯,解饞」。
「湯頭是不勾芡的」,不用怕胖。
原汁原味;與為人道理一般。
「簡單就好」。
▼
「粗細不一,標準的手工製品」;
濃濃一股紅麵線的原始香味,
完全沒被任何佐料覆蓋的傾瀉而出。
▼
「一百年,真不是蓋的」;
沒有腥味的大腸,咬起來嘴巴會有點酸!
▼
不會出現發育不良的廉價品種。
「懼怕腥味的我,一口接著一口」!
鮮美的好物。
湯頭中,混雜所有配料的原始氣味。
「找不到吃完可以喝飲料的藉口」。
▼
這辣,請依個人接受度「酌量使用」。
多少加一些,可以提味;
「加多了,就自求多福吧」。
「蒸香、真香」!
「好想再來一碗」!
不過得忍住誘惑,因為今天還有別攤要吃呢!
▼
「筍子當湯底,魚漿裹赤肉」;
香菜幾乎都快成了蓮葉一般的裝飾品。
▼
魚羹軟、赤肉嫩;
「中間帶了百年秘方與依稀可以辨別的胡椒香」。
還是沒啥勾芡的肉羹湯頭;
我常在思考,中南部的小吃料理,何以勾芡如此之濃?
「猜測,這跟過去的地域性經濟有關係」!
勾芡的料理比較會有飽足感?
而北部過去的年代裡,
比較不用擔心飽足感的問題吧?
▼
雖然是這麼標示著,但是我相信;
「在某個角落裡,還是會打上這招牌,販賣著味道相差極遠的味道」?!
台灣囉,哪一樣銷路好,自然會有很多「分店」!
是真是假,就像是驢跟馬一樣;
「牽出來,溜溜就清楚了」!
▼
大紅燈籠高高掛,變成另外一樣指標嗎?
▼
「總是有意外的事件,原來中午還沒營業,這下小魚沒得補了」?
那好吧,還有基隆廟口等著我去懷舊。
「老情歌、老情人、老街或是老味道」?
真的感覺越來越老了;常常回憶還真不是件好事!「除了吃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