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聞,繼光街除了香香雞,還有一家中式早點很有名?
起早了些,雖然也不早,來去吧。
▼
「謝氏早點;一整塊的厚切排骨,垂涎」。
楞子沒跟到,
因為我忘了!常常忘了。
「繼光街」;
跟之前寫過的「第一廣場」,
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!
「不過繼光街的外勞少多了」。
▼
喜歡創新與創意;
「只是有些事物還是老的好」。
「第一次拜訪就迷路了」;
能在繼光街東轉西繞,
「佩服自己的方向迷失症候群」。
▼
繼光街與成功路口;
「交叉口有塊立牌」。
▼
很傳統的店面;號稱半百的執業歷史。
「試試吧」。
時間,早上九點之後;
內桌是滿的,
外桌剛離開。
「拍照方便,選擇外桌」。
▼
可以有的選擇,不勝枚舉!
「就這樣嗎?還沒完」。
「柱子的另外一個面向,還有一堆」!
大概只差沒有賣便當跟牛排了。
▼
這位應該就是老闆娘了。
「健談、風趣與友善」。
美食節目來採訪過,部落客應該也來過不少;
「對我的東拍西拍,司空見慣了」。
很大方。
第一印象就先加分了;
「感覺第一!無關食材」。
▼
「聽說涼麵是有名的」。
怎能錯過?
名符其實。
「芝麻香、輕鬆入味。麵條新鮮又帶勁」!
喜歡涼麵;
「因為麵條像是油麵」。
我愛油麵,愛屋及烏。
▼
眼睛看,口水流;
「照片,得先拍」。
吃涼麵,得有一杯飲料在側;
這是必然;
「狼吞虎嚥的習慣,常常噎住」!
窒息式性愛涼麵狂吞法,是一種快感。
▼
「應該叫兩份」;
意猶未盡。外帶當中餐。
▼
「綜合湯,有喜歡的油豆腐」。
還有貢丸。
▼
「炸豬皮,這才是誠意」。
阿水獅與阿雄師白菜鹵,被我嫌到不行。
「沒有炸豬皮」。
如果問;
「這湯有味素嗎」?
只能答:
「那有穿內褲嗎」?
傳統小吃,沒來點味素提味;
「哪有味道」?
這湯,下次繼續點。
▼
另外的招牌小吃;
「綜合湯圓」。
湯圓,拒絕!
從小就不喜歡湯圓。
「豆花,軟嫩」!
很古早的味道。
「想起以前推車沿街叫賣的感覺」。
早餐吃豆花,真新鮮。
不同地域的飲食習慣。
▼
「仔細一看,兩種麵條」。
台中的炒麵,如出一轍;
「不一樣的,是用料」。
這裡多了。
▼
兩種麵條,一口豐富不同的口感。
不死鹹、木耳好吃。
▼
白花花的塑膠袋,
送上另外一道早點。
▼
對切的肉蛋土司;三十塊。
「貼心地套好,不沾手」。
「排骨用肉!好厚」。
想起小時候,
「媽媽準備的便當,裡頭就是這味道」。
咬的到鮮甜肉汁。
「肉蛋土司,必點」!
另外一半,帶回家。
中午省了一個便當錢。
▼
銅鑼燒?還是煎餅?
「這是蛋餅皮」。
不同於一般中式、西式早餐店;
這裡的蛋餅皮,
「是用粉漿現做」。
很特別,沒看過、沒吃過。
「當然點一份試試」。
▼
在爐子前面端詳了好一會;
「開始有蛋餅皮的樣子」。
小時候喜歡吃蛋餅;
「第一個喜歡上的女孩,家裡賣蛋餅」。
為了打好日後的姻親關係,
每天都去買。
那是國小二年級;
無疾而終。
▼
「又厚又嫩」!
沒有一般的乾癟、焦塊。
▼
夾起來,
「上下會有伸縮性般模樣,上下彈跳」。
古老的餅皮製作方式與口感,
印象深刻;
「下次來,我還要」。
▼
吃了將近半個時辰;
「回首,思念涼麵與蛋餅」。
老店,老味道。
「值得推薦」;
「人潮隨著火車站的沒落少了許多」!
老闆娘是這樣說著。
努力吃吧。
不然以後又得在回憶中找味道。
不實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