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記寫上第二回,一種直接肯定;
▼
「很喜歡這家鐵板燒的口味;重點是特色」。
流動攤位;深藏夜市之中。
有別初嚐,
「現在,已經成了常客」。
次數,應該快突破兩位數了。
▼
今天晚到,遇上客滿;
「等囉,美味值得」。
在一旁候位,順手拍了這熱鬧的桌面;
目測左方已然切塊的雞腿排,
至少有三份。
▼
上一篇介紹沒看過的;
「別懷疑;就是擺在熱鬧夜市之中」。
整理完了上一輪的桌面;
廚師收起廚具,在後方抽煙小憩了一下。
入座,準備點餐。
▼
鋪上錫箔紙;該有的,
這裡一樣也不會少。
▼
瑰麗的料理秀,上場。
▼
超大面積的九層塔蛋;
「這角度,意外出現台灣的形狀」。
整理照片才發現,
「不過這台灣好像胖了一些」?
結合了幾次來到這裡光顧的隨影,
「蛋的面積,實在壯觀」。
▼
「 鐵板燒的樂趣,就是看著廚師表演」;
一起分享吧。
看完之後,對這蛋的面積,
應該很具象了吧。
▼
九層塔下的似乎不用本錢;
兩、三顆蛋的份量,十分飽足。
蔥蛋也不錯;
兩者都值得一推。
都是白飯殺手。
▼
身歷其境;來段影片。
▼
這次吃辣一些;
「雖然忘了是第幾次的的經驗」?
脆脆的、辣辣的;
「光是豆芽菜,可以殺一碗白飯」。
來這裡,
「現在都會凹廚師,多加一些洋蔥」!
這樣才會不自覺地流淚。
▼
炒三鮮;
很補。
▼
雖然擺在夜市,
「做工、用料沒有鬆懈過的印象」。
▼
來個蟹腳;還滿肥的。
來到這一家消費,次數已經沒在計算了;
「因為實在,就會吸引」。
沒有餐前酒,只有免洗杯中的免費紅茶;
沒有小巧精緻的裝盤,只有實在好吃的料理。
「實在就好」。
▼
三鮮加蟹腳;合併上桌。
▼
來到這裡不會少的雞腿排;
看來,熟客也都愛這一味。
表皮已經金黃酥脆;
翻個面繼續。
「雞腿排,應該是料理時間最久的」。
▼
兩面煎過,切開再煎一次。
繁複的料理工法;
酥脆的外皮,因為醬汁,不死硬;
腿肉顯得軟嫩而帶勁。
「平民王道,不就是如此」?
▼
第二樣的附餐青菜;看這份量,可以想見;
「小攤子上擠了多少用餐的人」。
青菜決定鐵板燒的再訪與否;
來到這裡,
「我似乎為了熱炒青菜多一點」。
主餐還沒上,白飯可能所剩無幾。
▼
喜歡這鱈魚;
「有店面的;多數沒有這般厚實」。
特寫;
沒了腥味,多了鮮味;
少點魚刺,多點食慾。
▼
這次,嘗試沒全熟。
▼
這一次來訪,選擇了不全熟;
「之於我,是一次挑戰」。
「七分熟;算是極限」!
廚師使用了乾煎佐料的方式。
▼
頗多的金黃爆蒜,來次不一樣的嘗試。
先夾了一口的爆蒜試試;
味道真是不賴!
「這可以單點嗎」?
▼
還是不習慣,只是依然一口接一口;
「好吃」。
巧鼎鐵板燒;
旱溪東路與振興路交叉口的流動夜市;
僅每週二、五、六夜間營業。
上一篇的介紹;
今天又是週五,
大病初癒,胃口不佳;
「巧鼎應該是今天晚餐的不二選擇」。
後記;
莫名其妙,連著高燒兩天;
幾近昏迷,幾百年沒破病!
一來就變成死人。
Delay了一堆行程;
今天神智恢復了一些,快些搞定才好。
以前覺得,生死有命;
領悟,還是賴活著比較好。